若按印度规划,2035年完成数据链统一时,巴基斯坦可能已列装60架歼-35隐身战机。届时战场态势将彻底颠覆:
隐身维度:歼-35的L波段侧视雷达+EOTS光电系统,能在Link-17的加持下实施“静默猎杀”。印度即便升级了BNET-AR,也难逃“看不见→打不着→跑不掉”的死循环。
智能维度:中方正在测试的“群体智能空战系统”,可能让巴方无人机群通过数据链自主编队,用“蜂群战术”淹没印度防空网。
跨域维度:巴方红旗-9BE的防空反导数据,未来可直接导入歼-35的火控系统——这意味着印度弹道导弹刚出大气层,就可能被空射拦截弹击落。
而印度空军的最大赌注——国产AMCA隐身战机,至今连发动机选型都没敲定。即便2035年勉强服役,其俄制产品30发动机+以色列雷达+法国航电的“混血”架构,恐怕又会重演数据链兼容的噩梦。
结语:体系对抗的“马太效应”
这场2035空战的剧本,早已写在2025年的数据链选择中。当巴基斯坦用中式体系构建“战争云平台”时,印度还在为不同装备的“方言翻译”焦头烂额。现代空战的残酷法则从未改变:胜利不属于堆砌硬件的“万国牌”,而属于能编织信息之网的体系大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