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联合组成的科研团队,在南极西部冰盾下钻探并提取了地层沉积物样本。分析结果显示,其中含有大量海洋植物硅藻的化石,这表明在更新世末期(大约130万年前),该地区并非被厚重的冰层覆盖,而是一片开放海域。[page]
加州理工学院的地质学家赫尔曼·齐格哈德(Hermann Siegert)指出:“这意味着,南极西部冰盾在过去曾经完全或部分消失过至少一次。而那时的气候条件并不比今天更热。”这一发现动摇了人们对冰盖稳定性的固有认知。
二、冰盾为何如此脆弱?
与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不同,南极西部冰盾是“着床”于海底的,其边缘则被温暖的海水包围。这种特殊的地理结构使其极其脆弱。一旦边缘部分开始融化,就会引发连锁反应,导致整个冰盾加速崩解。
更为关键的是,海洋中的冰河——特别是被称为“B型冰河”的高速流动冰川——正在以每年十几公里的速度扩展。这些冰河如同巨大的推土机,不断冲击冰盾结构,促使其更快破裂和滑入海洋。
三、未知的变量:冰下地质运动成谜
目前科学家对冰盾下方的地质活动了解仍非常有限。冰河的移动速度和方向受冰下地形和地壳运动的影响,而这些因素尚未完全掌握。这也使得预测冰盾未来的变化充满了不确定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