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随后的考古发掘中,专家们在古尸衣物中发现了一块重要的随葬品——戒牒。这是一种佛教僧侣的身份证明文件,用于云游挂单时出示。戒牒上记载着主人的名字为“杨福信”,颁发时间为明代正统四年(公元1439年),距今已有560多年历史。
由此推断,这位古尸正是戒牒的持有者——杨福信,生活在元末明初,去世时年龄约为75至80岁。[page]
二、武僧身份浮出水面:武士俑与标枪暗示习武生涯
除了戒牒外,墓中还出土了大量陪葬品,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武士木俑和一杆奇特的铁头木制标枪。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专家康戈武指出,这种圆铲形枪头并不属于传统兵器范畴,而更像是戏曲表演用的道具武器。
这一发现引发了专家们的联想:元代时期,蒙古统治者对汉族实行禁武政策,民间练武只能秘密进行,甚至以演戏作为掩护。杨福信很可能就是一位以武打戏谋生的武林人士。
此外,专家在尸检过程中发现,杨福信的手掌骨骼明显大于常人,尤其是指节粗大,说明他生前长期从事拳术或掌法训练,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武术修行者。
三、尸体为何不腐?科学揭秘千年不朽之谜
在中国历史上,虽然不乏古尸出土的案例,但大多数集中在新疆、甘肃等干燥地区。而像上海这样潮湿多雨、地下水位高的南方地区,竟然能保存如此完整的尸体,实属罕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