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、中俄的"沉默博弈":从战略协作到各自为战
中国的"止损式外交"
面对朱拉尼政权倒向美国,中方并未高调反对制裁解除,反而通过上合组织加强与伊朗、伊拉克的能源合作。这种"西线失守、东线突破"的策略,实为规避与美正面冲突——毕竟中国对叙贸易仅占中东总量的1.2%,而伊朗石油进口占比高达9%。
俄罗斯的"中亚转向"
失去叙利亚后,普京加速推进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扩容,试图以塔吉克斯坦军事基地填补战略真空。但美军从阿富汗撤军后,中亚已成中美俄三方角力场,俄式"后院外交"恐难复制叙利亚模式。
上合组织的"功能重构"
中俄在叙利亚问题上的默契破裂,倒逼上合组织转型。2024年青岛峰会上,成员国首次将"数字丝绸之路"和"反恐情报共享"列为优先议题——这既是应对美国中东整合的防御之举,也暴露出中俄战略协作的局限性。
四、美国的中东"大一统"蓝图:驯服伊朗,剑指亚太
以色列与阿拉伯世界的"强制性和解"
特朗普此行刻意绕过以色列,却在沙特促成以叙秘密会谈。朱拉尼政权默许以军控制戈兰高地部分区域,换取美沙对其合法性的承认——这种"牺牲叙主权换生存"的交易,将为阿以关系正常化扫清最后障碍。